周末去参加了《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》的点映,在一群主创团队粉丝和家属团的包围下,看完了一个两个小时的“七夕标配”爱情故事。
七夕是表白的好日子,表白需要勇气,需要你跨出那一步!那么七夕的标配之一,就是勇气,该表白就是要表白,否则就是遗憾一生。
其实像七夕,214这类情人节的需求场景一直存在,那么这个场景下的情感共鸣需求也会一直存在。
有让你回忆曾经美好初恋的,有让你放下前任的,也有让你感受到爱情美好的,当然也有今天这一部关于勇气和错过的。
单纯从产品视角来看,《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》这个故事产品有点标准化,而且用户洞察不够。
所以站在观众视角,从电影的剧情,演员的演技,导演的叙事方式综合起来,预估豆瓣评分在4-5分之间,这个评分和近几年的青春爱情电影都差不多。
其实和青春相关的好故事很多,很多时候听身边的朋友,看一些言情小说都能被触动。
反过来也一样,你看电影尴尬的地方,如果回到主创团队的大脑里,也许很合理。
通过这次点映,看主创团队对于角色,对于故事,对于情节的解释,打消了很多曾经认为“不合理”的地方。
但不是所有观众都有机会来听主创团队对于剧本的理解,大家只能通过影片来理解。
印象很深的是关于剧情里的几个bug点,比如男主角看到公交车上一个广告写着一句鸡汤,就转身跑去挽回爱情。
这个事情放在几十年前觉得不错,放在现实中也真的可能发生,但是放在现在的电影里就是剧情设计太草率。
还有就是女主角发出邀请,要不要出去开房?男主角说没钱,这个情节也是狠狠老套的剧情,你放在琼瑶时代,放在我们上大学的时代可以有力量。
这只能说明这件事曾经深深触动导演,但是不能说明观众也会被触动,这就有点像我们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玩自high了,自己觉得产品设计的很棒棒,用户却无感。
其实不同时代的观众,80后,90后,00后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,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,他们面对同一个场景下的情绪反应都不一样。
而且同一个时代的观众,比如80后的我们,在10年前,5年前,和现在对于同一个情节的反应也不一样。
你想一下20年前大街小巷追琼瑶,20年后大家能接受琼瑶剧出现的地方,只有表情包。
关于爱情,最开始是大圆满爱情片,然后是遗憾片,遗憾玩多了以后觉得不够狠,开始玩起了虐恋,最后发现大家都腻了,故事才开始追求真实起来。
这也是为什么最近《东京梦华录》比较火,因为不俗套,因为智商在线,因为里面的行为处世能被现代年轻人所接受。
从向往美好的一代人,到被虐恋吸引的一代人,再到95后这一代早熟的人,他们对于爱情的向往都不一样。
现在的青春片里,真正能够被感动的是和导演同样年龄,甚至需要经历也有点类似的人。
这也是为什么朋友吐槽说,这是要去割小镇青年的韭菜,因为小镇青年的爱情审美走的慢一点,他们可以接受四五年前一样的青春片——那些关于遗憾和错过的青春爱情片。
至于你去不去看,那就得看你是想看电影呢?还是想用看电影的借口搞点事情呢?哈哈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电话:400-800-1234
联系人:傲世皇朝主管
主管QQ:123456
邮箱:123456@qq.com
网址:http://www.zibojingxuan.com